低声教育孩子更容易接受?教育学家:’因材施教’才是最关键的
儿子:""妈妈,你声音小一点!""
妈妈:""赶紧的,马上要迟到了!""
儿子:""我不知道要迟到了吗?我也认识闹钟的!""
……
以上是我今天和儿子的对话,早上我喊他快点拉臭臭,马上要迟到了,结果被他这样回怼。或许是我有些着急了,声音大了些,他直到幼儿园才跟我说""再见"",挤出来一丝微笑,转身就走了。在生活中,我们跟孩子对话,有时不注意语调就会抬高,其实,低声教育孩子更容易接受,而且对其心理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什么是低声教育?
低声教育是与""吼叫""教育截然相反的一种教育方式。有些家长认为,""三句好话,不如一句吼骂。""其实,对着孩子大喊大叫的下命令,他不一定理会你。如果家长经常对做错事的孩子高声斥责,不仅接受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反而对其性格成长、心理健康有不利影响。这时候就要考虑改用低声教育的方式了。
有心理学家对表达哪些事情该用怎样的声调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即使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声调也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如果大人批评孩子用低声调,孩子更容易接受一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因为低声调可以让人更理智,而且情绪平和,也会让孩子的接受程度大大提成。孩子都有逆反、抵触的心理,如果你低声调跟他讲事情,他会集中听力而且也会受到家长的影响,自己也不会高分贝跟父母说话。
就像上文中我和我儿子的对话,其实我只是提高了音调,但孩子觉得很不服气,他认为我在吼叫他,和平时的柔声细语不同。所以他马上反驳了我,并且在上学路上都没有理睬我,说明我催促他时的语调,让他很不舒服。
▋低声教育如何实施?
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任教时间最长的老师。我们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甚至对孩子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降低声调再说话。跟孩子说话时,降低声音不但可以约束自己,控制好情绪,也可以降低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且孩子也会更集中注意力听,有被尊重的感觉。
我们常常说""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其实就是视角问题。我们本来就被赋予""权威"",在孩子心里是高高在上的妈妈或爸爸,再大声呵斥,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恐惧。
●注意语气和措辞。温柔的言语,平静的语气能让孩子更好的理解你的意思和指示,从而快速的接受并且实施。有次我带孩子去游乐场,一位妈妈拖拽着5岁左右的女儿,一边说:""妈妈跟你说过,出门不能玩水,弄湿了吧!""一边弯下身子擦拭孩子胳膊和腿上的水滴。而小女孩撒娇跟妈妈说知道了,知道啦!我想孩子下次不会玩水或者会尽量克制自己出门不玩水了,因为妈妈已经跟她说过了。
而这个场景如果换成妈妈指着孩子的鼻子,大声呵斥。孩子也不会有这样的回应,更不会听进去一点。下次该玩还是玩,甚至玩得更凶,不是吗?
也许你控制自己不去批评孩子是很难的,但说话之前多想一下,尽量用孩子能接受的语气和措辞,这样孩子会更能接受,也愿意听你的。
▋""因材施教""才是关键
教育学家陶知行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诚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但并不建议家长一定遵循某个原则去教育他,教育方式也没有绝对性。
★依孩子性格、心理状态而定。如果孩子内心怯懦胆小,做事犹犹豫豫,缺乏勇气,或多愁善感,家长一定要采用温和的低声教育方法,引导孩子吐露心声,鼓励孩子敢作敢为,让孩子变得自信自强。
反之,如果孩子过于顽劣,或吊儿郎当,胆大包天,无所畏惧,家长要严加管教。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事他不能做,有所敬畏。
★ 依事情性质而定。对于一些需要家长引导才会解决的问题,如上兴趣班、学业、情感等问题,我们一定要坐下来和孩子倾心而谈。此时采用吼、怒的方式,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枕边育儿寄语:
科学的教育态度,应该是保持平和的心态,好好跟孩子说话,有原则的奖励与批评,尊重与爱并行,是教育孩子更古不变的方法。教育上没有绝对性的对错,如果真的做错了,适时跟孩子沟通,不要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来源:正太萌娃成长记
本文由「
黔新网 」 原创或整理后发布,欢迎分享和转发。
原文地址:
https://www.qianxinnet.com/muyingzixun/576.html 发布于
2019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