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妈妈我怕”,到底在害怕什么?原来每个年龄段都有“害怕清单”
黑暗与未知总是会让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们浮想联翩,带来各种困扰。尤其睡觉前的那一段时间,我们应该都听到过他们的呐喊:
“妈妈,不要关灯,我害怕黑。”
“我不敢一个人睡,床下有怪物。”
“爸爸,快来,衣柜里有怪兽。”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觉得这是孩子为了让我们留下来陪他而找的借口。
其实并不全是,对于他们来说,那些出现在脑海中的恐怖画面跟“真实的世界”是一样的,表现出来的害怕情绪,是一种真实的恐惧,不全是借口。
而对于恐惧的东西,也是有阶段性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恐惧的东西会有所不同。
所以,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他们到底是在害怕什么呢?
01
1-12岁孩子会害怕哪些东西
1岁左右孩子害怕:响声、环境突变
2岁左右孩子害怕:陌生人
3左右岁孩子害怕:黑暗、单独在家
4岁左右孩子害怕:动物和昆虫
5-6岁孩子害怕:雷鸣、鬼怪、野生动物
7-8岁孩子害怕:上学、身体伤害
9-11岁孩子害怕:社交恐惧、学习恐惧
这些恐惧,都是对危险建立了判断的表现。随着大脑发育,他们对危险的感知也会不断更新。
对于一个已经学会表达的孩子来说,“怕怪物”的可能原因有:
1、怕一个人上厕所
2、怕黑、 怕床下有东西
3、害怕突然的噪音强光
4、害怕和爸爸妈妈分开
5、害怕滑梯、弹跳床、绳索、扶梯等
6、害怕穿戏服、戴面具或特殊妆容的人
7、害怕虫子、狗狗等昆虫动物
8、害怕陌生人
9、 害怕恐怖视频、动画片、节目
10、害怕天气变化,暴风雨、闪电等
11、 害怕医生、牙医、打针等
12、 害怕爸妈、老师或小伙伴不喜欢自己
这些恐惧,都是对危险建立了判断的表现。随着大脑发育,他们对危险的认知也会不断更新。
02
如何帮助孩子化解恐惧
1
对于模糊型的害怕
比如害怕鬼、妖等超自然现象。世界上真的有鬼吗?我们小时候也被这个问题困扰过,由于认知等原因,对“鬼”害怕又好奇。
解怕“鬼”问题前, 我们不妨先找找“为什么有的孩子会相信有‘鬼妖’的存在”的原因:
孩子看了一些不适宜的鬼片、恐怖片,听到了恐怖故事、音频。因为影视剧为了效果会渲染可怕的鬼的形象,再营造阴森的环境,画面惊悚吓人,大人看了都会被吓到,小孩子的心脏更是受不了的。
大人的一些不好行为给孩子造成了不愉快的记忆或经历。比如大晚上,家人激烈吵架或者暴力,也会让孩子产生恐惧不安全感。在夜晚受到过惊吓,没有及时排解,孩子容易出现习惯性地场景或者人物恐惧心理。
还一些老人养娃的习惯,看到孩子哭闹时,想让孩子尽快安静下来,惯用各种吓唬套路:
“别哭了,马上大老虎听见了,要来吃你了”
“不听话,我就把你扔给毛猴,不要你了”
“外面太黑了,你不能出去,小鬼会抓了你的。”
这样的恐吓,虽然在短期内效果显著,但也会让孩子更加相信世界上有“鬼”、“怪物”等存在,一到夜晚就联想到“鬼”,长期处在担惊受怕中,而这种伤害,就算孩子长大后知道了并不存在什么鬼神,但也一下子改变不了怕黑的习惯。
但是, 怎样帮助孩子消除这种怕“鬼”心理呢?
第一,对于这类害怕,大人一定要坚定不移地 要向孩子传递科学无神论思想。 这一点很重要,思想正心理素质强大,就不容易受干扰、出现害怕情绪。
第二,学会用爱的陪伴,驱走宝贝心里不安分的“小鬼”。具体学学绘本《我的床底下有鬼吗》里的杰克爸爸的做法。当听小杰克说床下有鬼时,他第一时间出现在小杰克身边,并按小杰克的指示,一一确认有没有鬼。
当小杰克说鬼在床底下,爸爸就趴在地上检查。听见衣柜有声音,爸爸就陪他打开衣柜检查等等。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这样做: 及时回应孩子,帮孩子找出原因,用客观事实让孩子确信没有鬼妖。
千万不要觉得太幼稚、没必要,企图敷衍了事。要知道, 寻找“鬼妖”的过程能让孩子明白,他害怕的东西原本是不存在的。
2
对于具体型的害怕
- 情况1:宝宝吵着说怕黑
家长可以给孩子安装个小夜灯,把亮度调整到让孩子适应。当然妈妈也可以在床边给孩子放个小灯,告诉他按下就可以把灯打开了,房间就亮了。
- 情况2:床下有虫子、怪兽,晚上会咬人
Quora(美版知乎)上有个提问 “孩子害怕床底下的怪物怎么办?”
一条高赞答案很幽默, “把床腿锯了。”
现实生活中,倒也不必睡一张床就锯一张床,这太夸张也太费钱了。完全可以这样做: 睡觉前带着孩子一起把床底、衣橱、窗帘后面检查一遍,确保房间没有怪兽,让孩子亲眼看到感受到他是足够安全的就可以了。
也可以给孩子多备一个喷雾瓶, 让孩子在害怕的时候,可以通过喷喷雾来驱走他脑海中正在想象的怪物,用喷雾转移、缓解内心的不安,这也是一个很实用的办法。
- 情况3:害怕雷声、烟花炮竹声
让宝宝知道这个是自然现象,第一次帮着他捂住耳朵,然后再第二次、第三次....逐渐把手松开些,让宝宝听到一些声音,慢慢就会适应了。
大人们也可以在雷雨天气时做一些孩子喜欢的事,比如一家人一起玩游戏、唱歌跳舞、摆积木、读绘本等等,让孩子对打雷的害怕转为玩游戏、看绘本等的快乐。
那么,下次再听到雷声、炮竹声时,孩子就容易联想到全家人陪自己的开心场景,就不会恐惧害怕了。
其实心理学有称过这类方法叫 “系统脱敏法”, 主要是引导孩子在放松状态下适应害怕的场景,从而达到治愈害怕心理的目的。 这个方法对大人消除恐惧心理也同样适用。
- 情况4:不敢一个人睡觉,害怕做噩梦
睡前尽量给孩子读些快乐开心的故事,如果她做噩梦了,没关系,及时的安抚她,告诉她梦是假的,或者给噩梦编一个完美的结局,这样也会减少宝宝的恐惧感。
- 情况5:不想和爸爸妈妈分开
分散他的注意力,可以在她玩积木或者娃娃的时候,和她说妈妈要出去一下,去哪里,什么时候回来,不要悄悄离开,也不要离开后在折返回来。
- 情况6:惧怕医生护士,看到针就哭
家长这时可以尝试分散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不妨讲讲他喜欢听的故事,给他玩喜欢的玩具,或者给他吃喜欢的食物。这样做可以分散孩子对恐惧对象的注意力,从而让他逐渐适应恐惧对象,消除恐惧心理。
我们也不妨告诉他,妈妈打预防针时也害怕哭得很厉害,给他一种“原来妈妈也有害怕的时候啊!” 的认知,孩子更容易被打动,和妈妈形成“统一战线”,都受过预防针的疼痛,彼此更理解。
这样你再说“忍一忍,我们马上就好了”,远比一开始站在“第三人”角度说要管用很多。
和孩子良好地共情,不但有助于安抚情绪,更有助于增加信心和今后的引导哦。
所以,当孩子说害怕或者表现出害怕时,我们不应该以我们成人的视角告诉他:根本不存在怪物,都是你乱想的。
而是 尽可能站在孩子的位置,找到共情点,第一时间选择相信他,然后鼓励引导他把“怪物”或者“事物”形容出来,和孩子聊聊天,一定能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
试着去读懂孩子恐惧的内因,耐心陪他,给他充足的安全感,有爱陪伴的童年,才不会相信有“鬼”,才不会有各种恐惧心理!
来源:微笑妈咪健康百科
本文由「
黔新网 」 原创或整理后发布,欢迎分享和转发。
原文地址:
https://www.qianxinnet.com/muyingzixun/19828.html 发布于
2020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