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能吃酸的省,为何是贵州

“三天不吃酸

走路打蹿蹿”

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传统五味

不同地域饮食习惯的差异

造成了各地人民在食味上的独特偏好

光是这五味中的第一位“酸”

就有着各种各样的吃法

比如山西的醋酸、

川渝的泡菜酸、

云南的果酸……

640-13-1
但要说哪个地方最能吃酸、最会吃酸
想必没人能跟贵州一决高下
毕竟酸食和贵州人民密不可分
在贵州任何一条长街小巷中
都能找到和“酸”有关的店铺
贵州人能把酸做出千百种花样
完全颠覆了常人对“酸”的认知
在贵州,万物皆可酸
640-14-1
酸汤
640-83
在贵州的“酸”千奇百怪,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源自黔东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酸汤。贵州酸汤分红酸汤白酸汤两种,用不同的食材发酵制作而成,各具风味。
640-84
640-85
640-86
640-87

红酸汤以鲜红辣椒、毛辣角(当地野生番茄)为主要原料,经破碎后加入生姜、白酒、甜酒等辅助原料,装坛发酵而成,以其独特的色(鲜红)、香(清香)、味(醇酸、回甜)而著称。

640-127

由红酸汤制作而成的贵州美食数不胜数,酸汤鱼、酸汤牛肉、酸汤猪脚、酸汤肉圆、素酸汤……一碗红酸汤下肚,才是真的开胃消暑。

640-15-1

相较红酸汤,白酸汤的知名度并不高,它主要用淘米水或用米汤酿造而成,汤色乳白,气味芳香,有回甜感。因为滋味清淡,还经常引起外地食客的误会,以为是兑了水。殊不知黔东南的苗家,从来吃的就是这种温柔醇厚的酸。

640-16

用白酸汤加入当地的木姜子油和青花椒来煮牛肉,低调地酸衬出了牛肉的丰美,一时间酸、鲜、香、厚兼具

640-88

糟辣椒
640-89
贵州的糟辣酸以鲜辣椒为主要原料,将鲜辣椒洗净加工成辣酱,加上姜米食盐、甜酒一起置入坛中,盖上坛盖,围上坛盘水,腌制一段时间即可食用。

640-17

贵州人常用糟辣椒来炒菜,常见的有糟辣椒蛋炒饭、糟辣椒炒折耳根等,糟辣椒炒菜不仅其色橙黄、鲜亮诱人,而且酸香扑鼻、味道鲜美。

640-90

独山三酸
640-91
贵州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招牌酸,最特别的便是黔南有名的“独山三酸”:虾酸、臭酸、盐酸,这里的酸不再温顺,而是往臭味和怪味一路绝尘而去,追求的就是味觉上的冲撞感。

640-128

虾酸是用洗净河虾发酵,再将发酵过的河虾与适当的甜酒、辣椒面、木姜籽拌在一起,然后置入坛中再次发酵而成。舀出虾酸,用菜油将其炒出香汁,倒进主菜炒熟后适当减小火力,撒上葱蒜、姜米盐辣等佐料便可食用。虾酸的味道刚开始闻起来可能很难接受,但是吃了之后却是一口比一口上头。

640-92

臭酸以凤仙花为主料,经窖藏后取其汁水,配以糯米甜酒、木姜子、金银花等物坛酿而成。制作过程中,凤仙花苗和青菜等原料经过自然发酵,产生了独特的臭味和香味。臭酸虽闻起来臭,但吃起来却汁浓味香,具有开胃、增进食欲等功效。在当地,臭酸常被用来烹饪各种食材,臭酸肥肠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特色菜。

640-129

盐酸主要以独山本地选育的青菜为原料,配以酸糟、冰糖辣椒、大蒜等辅料腌制而成,是布依族、水族、苗族等民族久负盛名的美食。独山盐酸菜香气扑鼻、色泽鲜艳、鲜香脆嫩、风味独特,常被用来制作盐酸扣肉等美味佳肴,成为待客的上乘之选。

640-130

酸粉
640-93
在吃粉大户贵州,“酸”味还能被做成人人都爱不释手的主食——酸粉。酸粉是一种质地软糯的半发酵米粉,酸粉里的“酸”,并不来源于调味品,而是米浆在高温作用下,蛋白质在即将转化为酶时凝固,由此形成微酸的口味。

640-131

在酸粉的发源地贵阳,酸粉一般用来制作素粉,一勺辣椒、一勺酸萝卜、几粒炸花生配上酸粉,就是贵阳人咋吃都吃不腻的早餐。

640-94

赤水晒醋
640-95
在贵州赤水市一带,至今流传着一种传统古法制醋工艺一一赤水晒醋。赤水晒醋始于明朝万历年间,以当地优质大米、糯米、纯中药制作醋曲,经过蒸煮、酿晒、发酵等30余道工序制作而成,具有色泽柔和、酸香爽口等特点。

640-132

酸菜
640-96
贵州的酸菜是由洗净的蔬菜,与稀释过的玉米面粉水混合后,装入密封坛子自然发酵而成,亦可用米汤替代玉米面粉水,味道更佳。传统的酸菜做法是不加盐的,腌过的汤还可以用来腌制其他食物,调和出更丰富的味道,是很多贵州人心心念念的家乡味。

640-133

酸笋
640-134

酸笋是布依族一味重要的调味品,布依酸笋鱼精选黔西南高原气候条件下生长出的野生小番茄,加上一碗雪白的布依酸笋丝一起熬制,酸鲜美味。汤底煮开后下入处理好的南盘江鲜鱼,配上素有贵州山地美食灵魂之称的小米辣沾水,令人胃口大开。

640-135

640-18

贵州的酸

可温柔可泼辣

可克制可放飞

酸得千折百回、姿态万千

在过往的岁月里

风味独特的贵州“酸”

陪贵州人走过了蜿蜒大山

成了深入贵州人骨髓里的味道

这酸的背后

是贵州人骨子里的热辣坚毅

也是多民族文化碰撞出的生生不息

640-19

这个夏天来贵州吧

让不被定义的“酸”味

占据你的所有味蕾

话题:
No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