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录取通知书,可以更温馨一些

这几天,全国各大高校开始向金榜题名的学子们陆续发出录取通知书。在珠海科技学院,1.6米长的卷轴式录取通知书惊艳亮相。据悉,该校特意邀请去年的新生、老师与校友等为今年的新生用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与通知书一并寄出的还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道德经》。无独有偶,陕西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直备受称道,该校坚持邀请资深教授与知名校友用毛笔填写每一份入学通知书,已经16个年头了。

计算机盛行的年代,学生还能收到一份资深学长或教授用毛笔书写的通知书,无疑是一件幸福的事。与惯常的机打姓名及专业相比,毛笔字通知书显得更有人情味、更有韵味、更有文化。

毛笔字的撰写者是欲就读学校的校友、师长,这无疑在表达一种亲密关系——“欢迎你来到美丽的××大学”“今天开始,我们就是校友了,我们共同的身份标签是××大学人”“××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与闻名遐迩的高等学府,希望你在未来的四年或若干年笃定踏实,全面发展,不负××大学的名号”。

陕西师范大学退休教师符有堂书写录取通知书

很显然,书写者意欲传递一种亲近感、熟人关系及殷切期望,收到通知书的人多半会倍感温馨,骤然拉近了距离,对大学充满憧憬与期待。毕竟,除了网上查阅的一些零碎资料外,很多同学对一个月后即将踏入的大学比较茫然无措,或有相当的距离感与陌生感。

更深层次的考究,应该是录取通知书及大学的归属权问题。但从通知书的内容布局看,左下角是大学校长的签名,右下角是大学的签名及公章,但其实,完整意义上的大学应该是集合了大学领导、教师、学生、行政人员、勤杂人员、图书管理员及毕业多年的校友等共同组成的地域共同体,校长只是代表了大学对考生进行招录。

让不同的人有机会参与录取通知书的撰写,而不只是由学校招生办某一个部门负责,无疑体现了大学作为多元共同体的本质规定性。

总之,大学管理者尤其招生部门可以在迎接新生方面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想得更周全一些,不妨尽量摆脱高高在上的上位或强势姿态,尽量规避过去全是机打通知书的相对冷冰冰的做法。从发放通知书那一刻开始就想方设法让新生及家长们感受到学校的用心与用情,为学生建立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打下基础。

这个意义上,期待见到更多温馨的通知书,比如在通知书左下角的签名处有“大学文新楼保洁员×××”“大学图书管理员×××”“大学东门保安××”“大学大四在校生×××”“1970届大学毕业生×××”“执教五十年的大学退休教师×××”。(南方都市报)

文|姚华松 (作者系广州大学副教授)

话题:
No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