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谈东方甄选爆火:一个人真正的成长,需要闯过这3关

作者:匣子(富书专栏作者)

不负众望,新东方真的火了。

如今,翻看视频,到处都是“东方甄选”,全网都在搜索“董宇辉”。

想起去年的教育寒冬,新东方犹如一位被重击的“壮年”,反复思量后走上了农业直播带货的路。

从不被看好,到全网拥护。

这种“过山车”式的极致体验,最能体会个中滋味的非俞敏洪莫属。

翻看最近俞敏洪更新的“老俞闲话”,他依然还是那个愿意跟读者分享内心的师者,“爆红”似乎对他来说,并未有太大的影响。

他说世界上太多的事情,热闹过后终会归于沉寂,像烟花一样灿烂于天空,瞬间又黑暗于天地,这不是新东方的追求。

所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在人生至暗时刻的淡定,在再重回巅峰时依旧淡然。

他也坦然,自己也时而有“老之将至,又心有不甘”的愤懑,也常常会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只不过,他的重启能力强,无论时光多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时光中前行。

俞老师的这番内心独白,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他的强大。一路走来,新东方经历的跌宕起伏,仿佛也是俞敏洪的人生缩影。

只不过,他一直在用行动告诉我们,无论前方发生什么,一个人要真正的成长,就必须要适应变化,勇于改变,敢于破局。

智者适应,愚者自困

2021年,教育双减,无异于给教培市场投下超级“炸弹”。

许多人被震得回不过神,哀嚎一片。卖惨,关停,甚至卷款潜逃的机构不在少数。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一整年,全国关闭的培训机构高达几千家。

新东方,作为超级体量的上市培训机构,该何去何从呢?

摆在俞敏洪面前,似乎有一条清晰的路:遣散员工,关停校区,手里还有余钱,从此退休,过闲云野鹤的下半生。

但俞敏洪选择了与“寒冬”共存。

他没有丢下新东方,更没有自怨自艾。尽管教培更难做,但他相信,留下来,就有出路。

其实,新东方创立至今20多年,不止这一次面临考验,但俞敏洪都坚定地走了下来。

这里面不仅有机遇,还有他作为企业家的品格和雄心。更多的是,他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地,都能很快地适应,然后快速地做出决策,不把自己困于原地。

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自然界如此,人类亦如此。

想创办企业,就要适应商场的起起伏伏;想工作出色,就要适应职场的优胜劣汰;想要出人头地,就要适应社会这个大熔炉的历练。

这个适应,指的是面对困难时的不屈不挠,面对质疑时的不卑不亢,面对挑战时的坚持不懈。

这样的人,无论让他干什么,把他放在哪里,都可以活下来。

在日本,有一种教育方法,就是把初中毕业生放在孤岛上独自生存一个月,以此来锻炼他们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和极限挑战能力。

方法虽然有些极端,但不得不承认,在同样的环境里,只有适应者才能走到最后。

疫情三年,许多人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裹挟:这个社会是不是要抛弃我了?

与其说无助,不如说是我们对当下的不适应,曾经美好的种种,被打破,被撕裂,我们太不适应这种紧张,压抑的感觉了。

可这恰恰是生活的一部分,当我们尝试着去坚持,去精进,去找出路,适应这波动的每一日和跌宕的每一刻,可能无助就渐渐消失了。

蒙田曾说:“既然不能驾驭外界,我就驾驭自我;如果外界不适应我,那么我就去适应他们。

变幻莫测的世界,谁能适应,谁就已经胜出。

勇者改变,怯者止步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印象深刻。

由于高速公路收费站改制,一地市政府宣布决定停止人工收费,这也就意味着一大波收费员被迫离职。

视频中,一位36岁的女收费员情绪激动地说:

“我现在啥也不会,就会收费,要我学东西,比20多岁的时候都慢,更学不会,我们该怎么办?”

她可能曾经以为收费员这种动手不动脑的悠闲工作可以做一辈子,所以她也从来没有考虑过未来工作会有什么变动,也从未主动去学习新技能。

当变化来临时,一切都猝不及防。

事实上,三十岁就真的不能学东西,不会学东西了吗?当然不是,只是她从来没有真正地从心底去接受“变化”这件事。

俞敏洪曾讲过自己在北大读书时的一件事,当时身边牛人非常多,而他是经历了三次高考才上了北大,碰到气场强大的学霸们,他总是没自信。

他没有让自己在这种氛围中沉沦,当他终于觉得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时,他觉得该求变了。

也就是从那个阶段起,他开始有了创业的想法,最终走出了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道路,活出了自己。

变化来临时,有时能察觉,有时是悄悄发生,突然降临。

只有随时做好拥抱变化的准备,备有在改变中继续闯出一番天地的心态,才不会墨守成规,止步不前,人生才能迎来转机。

任正非曾说:“真正的自我成长就是要敢于面对变化,拥抱变化。”

是的,世界一直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只有把自己置身于变化的浪潮,努力划桨,才能不被时代抛弃。

弱者破摔,强者破局

曾看过俞敏洪的一段采访,主持人问他如何看待苦难。

他说,人生的困难肯定是没有尽头的,人要做的是在苦难中间奋发起来。

中国人虽然讲认命,但是他认为认命不是宿命,不是说这辈子就算了,放弃了。他深刻地意识到,什么都不做的痛苦比其他痛苦更要深刻。

这也就不难理解,去年已经站在悬崖边上的俞敏洪,当机立断,勇于破局,只身带领团队杀入“直播带货”圈。

他知道,再坐以待毙,新东方可能破产只是时间的问题。

他需要自救,首先就是要跳出当前的困局,另辟蹊径。

带着这股决心和血气,他还真的把直播搞得有声有色,现在甚至可以叫风生水起。

跳出这一切来看待这名年近60岁的企业家。感动之余,更多的是令人佩服。

佩服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更佩服他敢于打破常规,从零开始的勇气。

哲学家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人一旦敢于破局,思维的牢笼就会被彻底打开。

这个世界,破局似乎总与强者标配,相反弱者总在内耗,破摔。

遇到难题,不是想办法去解决,而是在纠结自己是不是真的不行。

遇到死胡同,不是想办法找出路,而是在抱怨为何倒霉的人总是我。

但强者不会。

同样是从新东方出来的罗永浩,他的创业史,可谓是一部血泪史。

摆地摊,办网站,开培训班,制作手机,搞电子烟。屡败屡战,最后负债6个亿。

换作常人,不说崩溃,早就吓破了胆。

但罗永浩没有,他时刻保持着探究市场的嗅觉,这行不行,换那行,做手机行不通,搞AR。钱还不上,直播挣钱,先把债还了再说。

他既不破罐子破摔,更不一条道走到黑。

在穷得叮当响的时候,他依然积极地寻找机会。

许多人说,罗永浩我们学不来。确实,他的经历或许无法复制,但他一次又一次在困境中窥探机遇,一次又一次在困顿中冲破黑暗的精神,值得每一位普通的你我学习。

王阳明曾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凡事不破不立。

置身时代的洪流,唯有敢于突破,才能创造机会。

毕竟,日新月异的如今,拥有突破性思维,敢于破局的人才能真正立足。

面对爆红,俞敏洪勉励自己的老师们说:热度总有一天会退去。

是的,互联网的记忆异常地短暂。

总有一天,新的热点会盖过新东方,新的人物会翻红。

但新东方,以及俞敏洪背后的故事我们不应遗忘。

沮丧时,无助时,崩溃时······想想他们。

如何在急流勇退中调整心态,适应改变。

又如何在改变中,坚持不懈,勇于破局。

在打破自己的磨砺中,生出一个更强大的自我。

点个赞,这是新东方逆势而起给我们的精神食粮。

更是我们生活在疫情,内卷,中年危机,甚至摆烂的人生百态中,予以慰藉的礼物。

话题:
No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