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造就了自嘲“废物”的985大学生?

题记:人生不变的就是变,重要的是面对变化,不逃避,不放弃,不固步自封,勇敢面对每一次挑战!

考进985、211高校,是无数寒窗苦读高中学子的梦想,无数家庭的荣耀。

但真的考进去后呢?

在豆瓣“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中聚集着这么一群人,他们上了985名校,却自称为“废物”。高考前他们是优秀学生,备受关注;上了大学后却因为诸多因素迷失了方向,后悔选错专业、害怕挂科、担心毕不了业、陷入就业焦虑……

在外界很多人看来,他们的话简直凡尔赛:

“你都985大学了还自怨自哀,其他普通一本、二本和大专高职院校的学生该怎么想……”

于是小圈在微博上发起了讨论,引起了热议:

也不能说他们无病呻吟、自怨自哀。但当身边全是牛人时你会越焦虑;当从小到大都是好学生却突然平凡无奇时,你更容易受挫。

1

越早接受自己的平凡

越早爬出“优秀的陷阱”

早在80年代,中科大少年班就有三大最耀眼的神童,当时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官媒连番累牍地报道。

谢彦波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11岁进入中科大,15岁读硕士,18岁读博,曾经一度被媒体誉为最有可能获诺奖的人。 但他的社交能力几乎为零,自理能力也很差。

等到谢彦波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的时候,他的怪诞行为让老师们都很难接受,但出于“非常人行非常事”,老师勉强让他拿到了硕士学位。

等到读博士的时候,谢彦波怎么也过不去这个坎儿了,那时的他早已没有了平常心,甚至狂妄自大,经常和导师争吵,最终,博士的毕业证他没有拿到。

宁铂2岁半时会背30多首毛泽东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曾与总理下过棋,13岁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学习物理。

但事与愿违,宁铂并不喜欢学习物理,要求转入南京大学天文学专业,却被拒。感到心灰意冷,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他长期抨击神童教育,随后出家。干政在家赋闲已久,长期的心理压力导致患病。

张亚勤在其中年龄算是最小的几个,但他入学考试的哥们成绩却几乎都是满分。和这些尖子生相比,张亚勤并不太受关注。

母亲经常告诫他: “你是个普通的孩子,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你是平常人家的孩子,一定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确实,在这之后他都是这样做的。从太原到合肥,坐火车需要20多个小时,中途要倒两次车。但是,12岁的张亚勤第一次出远门上大学的时候,母亲不仅没有送他去学校,甚至连托运行李都是他自己去办的。

他的一技之长就是 “求知欲”,喜欢刨根问底,不明白的问题一定要搞个清楚。下课了会追着老师问,如果老师已经回家了,追到老师家里也要去问个清楚。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推动着张亚勤只要是找得到的书就会去看,去学。

在母亲民主沟通方式下,张亚勤选择了自己向往的科大少年班,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无线电专业。

23岁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31岁成为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34岁执掌微软亚洲研究院,38岁成为微软全球副总裁。今天他坐镇百度,雄心勃勃地描绘新的宏伟蓝图。

回头看当年三大神童的事迹不由令人唏嘘不已。

985里自称“废物”的“小镇做题家”们, 也曾是厮杀过高考“千军万马”,得到名校的入场券的佼佼者。难道掌握一门兴趣爱好、学习社交技能,比高三那年做着一次次习题考卷、背诵一本本教科书还难吗?

并没有。

真正的困境在于他们即使努力进了名校,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被承诺的“只要上了大学就会好了”的日子并没有到来,反而面临着新的困境。

周围人对他们的过高希望,自己对自己不清晰的认知,从骄傲走向了自卑。

学历并不是世俗成功的保证,没人能够保证考上985就一定前途光明。

学学张亚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没必要过于放大所谓的“学历光环”,也不能因为考上了名校,就过度放大自己的弱点。

接受平凡的自己,找到不平凡的“人生”选择。

2

高考仅仅是人生一个转折点

每个阶段其实都在“打怪升级”

如果说高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那么进入社会便是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 压力肯定是会大于之前,因为高考是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学习、不断适应考试的过程;而社会却是新的环境。

名校毕业生如此,普通大学生亦如此。

如果把“大厂”比作985、211,那么名校学生就是这里的人中人,凤中凤。那么每一个进来的“普通二本生”就是上文提到的【自嘲“废物”的985大学生】。

周围精英遍布,如何在这个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胜任手中的工作?

自我分析尤为重要!

跟名校生比起来, 差距可能是逻辑思维、反应速度、乃至人脉都有所欠缺;

优势也很明显,靠自己的努力有了入场券!接下来就是多多请教,多多参与挑战,找到自己的相对优势。随之带来的眼界、经验等都会慢慢提升。

人生是道大题,接纳自己的不够好,相信自己的足够好,偶尔自嘲一下,然后昂首阔步地回到纷杂的现实吧。

迷糊小A

最后,小圈想留下一道作文题,看看你会怎么做?我们评论区见~

今年 高考全国III卷作文题的材料中提到: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

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小编寄语

为更好的给大家推送最新的高考资讯,欢迎更多的家长考生朋友们添加小圈的微信,一起加油向上呀!

匆匆是过客也是缘分,

感谢21届考生的一路支持

离别之际,也请各位推荐给

更多正在面临高考规划的

学弟学妹们

记得常回家看看(投稿)

也许你的故事会点亮他人!

- THE END -

声明:本文内容由高考家长圈团队(微信公众号:sinagkjzq)综合整理,图片源于微博,转载请注明本声明。高考家长圈尊重版权,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

话题:
No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