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前100“最缺工”职业来了,90后更喜欢快递外卖员
图/图虫创意
文/俞扬
又到一年一度就业季,就业形势备受关注。
日前,人社部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消息一经发布即冲上热搜,群体围观。
这份职业排行最明显的特征在于,制造业人才需求旺盛,新进排行29个职业中有20个与制造业直接相关。教育部消息也显示,我国经济复苏对制造业等相关领域人才需求旺盛。
今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将继续创新高,加上海归预计千万人。但与往年疫情低迷期不同,经济的反弹复苏,率先凸显出制造业的人才需求。
回暖
当招聘大于求职,即就业市场供不应求,“最缺工”也就意味着大把的就业机会。
从“最缺工”的100个职业看,2021年第一季度招聘需求人数增加到166.5万人,求职人数增加到60.9万人,缺口数达到105.5万人,首次突破100万人关口,居本排行发布以来的历史最高位。
最明显的特征,是制造业人才需求继续保持旺盛势头。新进排行29个职业中,有20个与制造业直接相关,占比近七成。
其中,与汽车生产、芯片制造等相关的职业需求明显上升,比如汽车生产线操作工首次进入排行前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工、电池制造工、印制电路制作工、半导体芯片制造工、电子材料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新进排行。
日前人社部举行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吴礼舵表示,这和我国一季度工业生产的稳步回升、制造业增势良好的态势基本吻合,人力资源市场的走势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一季度工业增长的态势。
据《第一财经》报道,新一期对200多家企业开展的UBS Evidence Lab劳动力市场调查显示,66%的制造业企业较去年同期增加了招聘岗位数量,53%的制造业企业计划在二季度增加招聘岗位,占比高于服务业的42%和建筑业的23%。
另据新华社报道,教育部方面消息也显示,能源动力、装备制造、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行业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进展较快,显示出我国经济复苏对制造业等相关领域人才需求旺盛。
制造业回暖导致用工需求旺盛,这是短期的现象,还是长期向好的信号?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校长马伯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旺盛的用工需求应该是持续性的,可能会有一些局部的产业格局调整,但是从国家体量来讲,制造业的需求肯定是相当旺盛的。
这也是在证明,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转换的过程中,制造业一定是支撑中国今后经济发展乃至在世界上不断超越自我的必然需求。
实际上,制造业的回暖,自去年3月以来就保持着稳定复苏的态势。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4%,自3月份以来连续8个月位于50%的临界点以上。
PMI被誉为评价经济变化的晴雨表,通常认为PMI低于45%为经济低迷期,而在经济扩张期,PMI往往在50%以上。
制造业总体回暖,经济稳定复苏。日前公布的中国经济首季报显示,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18.3%。各地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也陆续揭晓,其中去年全年负增长的湖北增速接近60%。
错位
制造业就业缺口大,我国人力资本更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劳动人口规模近9亿。
然而,这些劳动力前往制造业就业并不踊跃。人力资本数据中心中智咨询2020年《一线蓝领用工荒情况调研报告》显示,参与调研的企业中,近七成正遭遇用工荒问题。
劳动力不愿意进入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薪资太低了吗?正好相反。
在央视财经的节目中,浙江省慈溪市某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在去年工资基础上,增加15%到20%工资。招一个技工,可能每月15000元也不见得能招得到。
(图/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4月21日,作为浙江十大工业强县之一,诸暨市人社局带着26家企业及1000多个岗位前往浙江理工大学上门揽人,开出的最高年薪高达80万元,跟部分热门的互联网岗位相比并不逊色。
根据BOSS直聘研究院向中国新闻周刊提供的数据,与制造业相关的理工科人才期望薪资攀升较快。2020年应届毕业生中,理学专业人才平均期望薪资连续两年居各专业大类榜首,工学第二。
月薪过万,60多岁都不嫌老,制造业为何还是招不到人呢?《一线蓝领用工荒情况调研报告》显示,90%的企业认为,造成蓝领用工荒的原因,是年轻人从事一线蓝领工作的意愿低。
一来,社会对靠技术吃饭的蓝领没有足够的尊重,这种歧视在年轻人群体里可能更严重。二来,90后更喜欢自由的工作,快递、外卖和网约车等新兴服务业比在工厂打工更吸引他们。
在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快递员排名第8,网约配送员排名第15。年轻人眼中“又low又不酷”的制造业,只好作为垫底选择。
早在2019年,中国快递业务从业人数就已突破1000万人,餐饮外卖员总数突破700万人。2020年的疫情,更加速了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转移。
马伯夷指出,不少大学生毕业后,确实存在着有需求的岗位没人愿意去、没人愿意学,而很多研究生也存在着跑外卖、当代驾等现象,这实际上是对整个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
这种现象,实际上是社会引导的问题,是工作人员在职业岗位上的社会经济待遇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需要国家层面加以重视和引导,并且要能够在很多方面体现出来。
马伯夷认为这是一个过程,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随着蓝领社会地位和待遇的不断调整,岗位有需求学生愿意去,将逐渐实现。
瓶颈
有业而不就,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令人担忧。
高端人才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稀缺资源,985、211毕业生不愁找不到自己相对满意的工作。2020届清华大学本科生就业率97.70%,南京大学2020届毕业生平均薪酬达到17.83万元/年。
BOSS直聘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春招季,非双一流高校应届生的平均期望薪资低于企业的平均招聘薪资,而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和海外高校应届生的平均期望薪资均远高于企业的招聘薪资。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应届生平均期望薪资高达10813元,高于海归应届生期望薪资。
也就是说,985毕业生能够月入过万,海归毕业生要稍微降低点姿态,更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默默无闻”了。据悉,2020年应届生的平均期望薪资不到6000元,连纳税的门槛都摸不到。
但别忘了,双非高校毕业生才是就业的主体。5月13日,教育部召开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新闻通气会。据介绍,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人。如果再加上海归,毕业生数量预计千万人。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也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了近一亿。
这意味着,我国在过去10年间培养的大学生数量,已经接近之前的大学生总数。而与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相对应,是大学生的培养质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自全国职业教育大会4月在北京召开,大国工匠的培养方向对毕业生就业的意义渐成共识。教育部长陈宝生日前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职业教育是为就业服务的。研究表明,职业教育招生数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吸纳就业的比重上升约0.5个百分点。要继续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一招。
在我国3000多所高校中,研究型高校毕竟是少数,大多高校应该定位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毕业生面向就业。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的相继筹办,独立学院与高职合并转设普本职业大学,高等教育的职业化倾向越发明显。
当前,技术人才短缺,高技术人才更缺。而高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职业教育同样突出。
马伯夷指出,就教育本身来讲,职业教育是一种技能培养的教育,同时也要在培养过程中满足不同层面、不同程度的能力需求,目前我们在人员培养方面,职业教育体系更偏重的是中层和低层,也就是常说的中等职业和高等职业教育。就人才培养来讲,这种层级的培养肯定不够。
今年的职业教育大会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类型。高等教育一类叫做普通高等教育,一类叫做职业高等教育。职业高等教育包括了原有的高专高职,还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甚至在不同岗位需求上,今后也要发展专业硕士层次的职业教育。
马伯夷指出,蓝领里面有白领,白领里面也有蓝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岗位的不断调整和融合,蓝领与白领实际上相互关联。职业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必定相互融通。
现在的关键,就职业教育本身而言,确实有需要增长的空间和需要思考的地方。很多职业高校还是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这跟国家下一步职业教育的培养有很大距离。
要培养更多的高技术人才,职业教育要有明确的岗位培养方向,要和企业和行业紧密结合,要围绕岗位的需求来为学生设置培养计划。
马伯夷说,大国工匠不是学校培养的,一定是在能工巧匠的基础上,参与了一定的社会实践之后才能脱颖而出,才能成为大国工匠。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本文由「
黔新网 」 原创或整理后发布,欢迎分享和转发。
原文地址:
https://www.qianxinnet.com/kejijiaoyu/36709.html 发布于
2021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