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取消编制成定局后,没编制,青椒将会过得怎么样?

笔者有幸曾应邀加入了某省级行业学会统计专委会,暑期作为委员参加了一次例行的统计专业的交流会议。与会时,笔者看到了一位读博时的同学,他是新加入的委员。故人见面,大家自然是少不了寒暄。我问这位毕业后在企业界工作的同学为什么到现在才加入专委会,他吐槽说由于工作于非高校的单位,到外面参加这样学术交流需要层层请示领导,这次是盖了好几个章才批准的,在工作时间(非高校单位没有相对灵活的寒暑假)能参加会议已经谢天谢地了。

我心里暗自有些扼腕兴嗟,正所谓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才能激起智慧的火花,闭门造车是不可能搞好科研,看来还是在高校里有更好的学术交流的气氛。

在高校,这类有关学术方面的事情还是被强烈鼓励的,从来是网开一面。在高校寻求一个教职基本是博士生毕业就业去向的第一志愿。大家都知道,虽然拥有“编制”的高校教师对比企业界的待遇不算太高,但一些隐形的“福利”是不能用货币价值来体现的,例如,灵活的工作时间表,虽然不能闲着但相对时间自由的寒暑假等等。有“编制”的高校教师=稳定的收入+不会被随意裁员+…,所以这种工作还是非常受大家青睐的。

但高校的教师就一直会岁月静好下去吗?目前高校将要取消“编制”的消息已经喧嚣尘上,其实高校教师对教职“编制”的依恋就有点像30年前工人对国企“岗位”的依恋一样,很多人一方面不舍得“铁饭碗”,但感觉又在摇摇欲试之中。

真是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其实高校取消编制本不是才有的新说法, 早在2016年7月22日人社部召开了2016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人社部新闻发言人 明确表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只不过2020年作为事业单位改革的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让很多人现在又提起了“高校取消编制”这茬(第一手官方消息网址: )

作为有“编制”身份的高校老师在学术界工作还是有一些潜在的福利的,比如工作稳定、安排子女就学、退休无虞(当然这些也适应于高校行政人员),至于收入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有很多经济状况与资历、职称、职位、帽子、论文/项目等等有关,但保底收入是没有问题。其实,高校为有“编制”的员工提供各种各样的“福利”。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后,公立高校保留事业单位的属性,但是取消其教师编制,改成各大高校自主聘用。

高校所谓的“编制”即“事业编制”,实质指的是国家对公有高等院校的人员配置和数额有数量上规定,核心就是高校拥有的“编制”人员数量有限,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活动经费的开支渠道根据高校级别由相应的国家各级财政的事业费开支。因为是有计划的定额,所以高校教师的“编制”有它的稀缺性。而高校取消编制,去年有计划的定额,会以什么样的用人制度来替代呢?目前一个替代方式就是“报备员额制”!

所谓“报备员额制”是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化、市场化方式购买服务、财政部门核拨经费,单位自主聘用,人员不纳入编制管理的一种用人新机制。简单地说,即根据工作的需要而决定工作人员的数量。 高校可按工作需要和岗位特点,随时聘用相关专业人员并签订劳动合同,三年期满后自动解聘,并由机构编制部门根据单位工作需要和岗位需求,重新核定经费管理员额后方可继续聘用人员。

也就是说,不同于“编制”这种身份管理的终身制,以后高校再聘用的教师是需要几年工作期满需经审批续签聘用合同后才能在高校继续工作。简单地说,“报备员额编制”和“事业编制”最主要的区别是,“ 报备员额编制”定岗不定人(也就是所谓的“占编不入编”),“事业编制”即定岗又定人。

“报备员额编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事业编制”,但也不是“合同工”或者“临时工”。“报备员额编制”是一种需要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的可入可出的“编制”,不像“事业编制”那样入职后一般很难被辞退了。“报备员额编制”也像以前的“事业编制”,需要参加统一招聘。硕博士毕业入职后,存在一个理论上的合同续存期,在合同期满后,是否能在这个编制内干下去,需要对所承担在合同期间的工作进行考核,再决定是否续聘。这就断绝了事业单位编制“只进不出”的局面,这也是实施“事业单位报备员额管理”的最主要的目的。

而高校这种“报备员额制”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

从目前来看,“事业编制报备员额制”人员的招聘,主要在两大领域:医生、教师,也就是在2016年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的公立医院、高校两类事业单位。

另外, 以“非升即走”为核心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在很多高校已经实施多时了。

例如:

又例如,这种 新选聘教师二段聘期“3+3”、“5+1”的“非升即走”模式。

如果再延伸思考一下,那么从来没有“编制”一说的国外高校教职人员是怎么工作和生活的呢?在没有“编制”的国外高校里就职,除了这种学术交流自由之外,还有什么额外的“福利”呢?比如我有个同学在普林斯顿大学认识一个学生,他是免费进入了普林斯顿大学学习的学生(获得他的数学学士学位),因为他的父母是普林斯顿的“终身教师”。

美国学校的教师,分两种,一种是讲师(兼职或全职,其中全职为非常任轨教师,即未进入终身教职轨的全职教师),有授课课时的要求,但没有做研究发表文章的要求。讲师就是授课,拿薪水。另一种,叫终身教职轨(tenure track),细分的话,就是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一个博士生拿到博士学位后,进入一所大学,走上终身教职轨,成为助理教授的外国青椒。他一周只需要上不多时间的授课课时,有大把自己的时间做研究,发表文章。助理教授的目标是拿到终身教职,这个阶段一般是7年。第七年,如果这个外国青椒拿到副教授之后,提出终身教职的申请,评审委员会是由本校的教授组成,根据他的研究成果的份量,论文是否被认可,决定他是否可以被授予终身教职。被授予终身教职以后,相当于拿到了终身的“事业编制”,等于是拿到了铁饭碗,学校不能以业务能力不足这样的理由把终身教职的教师辞退。当然,如果确实教授的水平不行,学校还是可以不给他加薪的。这样,有的勤奋的年轻助理教授,每年获得加薪,收入要以超过很多佛系的终身教授,也是平常的事情。

在国外的一些大学里, 专职的终身教师的“福利”还是不错的。终身教职员工和兼职教师在福利方面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至少有三种货币价值的收益,这是终身教职和行政员工之间比较存在的差异:

学术休假

学术休假(Sabbatical):每隔一定年限,在全薪或减薪的情况下,终身教职员工可以外出休整一年或稍短的时间(已经非常可观了),学习、休养或旅行,它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作息调整来激发研究者的创造力。例如常春藤盟校之一的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根据教职年限等条件来调整学术休假时间。以人性化考虑,一些大学也为终身教职前的教师(国外青椒)提供一种特殊形式的休假(被称为“初级教师休假”)。这种学术休假在某些方面比通常的休假更有吸引力,是最令人羡慕的一种休假。

住房援助

住房援助:一些大学提供住房援助(折扣住房、抵押贷款援助、贷款等),对终身教职的老师提供更优厚的条件。例如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世界顶级私立研究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对终身教职员工有专门的住房援助计划。

停 车

停车:一些大学为终身教职员工提供特别停车通行证。例如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沃基肖的卡罗尔学院(Carroll College)为终身教职员工提供预留车位,其他员工只提供停车通行证。

就没有货币价值的福利而言,这一点就因部门而异。终身教职员工通常可以担任系主任(这可能是一种福利,也可能不是一种福利)。各院系也可以在教学计划、服务要求、办公空间和实验室空间方面给予终身教职员工优先权。休假制度、内部资金和行政支持也可能向他们倾斜。

教 育

教育:一些大学为终身教职员工或者普通员工提供特别的学费减免。例如在奥克兰大学(Oakland University,简称Oakland或OU),所有全日制教职员工的子女如果被该校录取并全日制注册参加任何学位授予计划,都将获得全额学费。在密西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MSU),所有全日制教职员工的子女,如果他们被录取并全日制入学,他们将获得50%的学费优惠。

如果参照国外的“终身教职”及教师聘用待遇,高校教职也是一个金字塔型,那些优秀的人占据在塔尖,而高校教职对博士的就业选择还是很有诱惑性的。目前,国内也是如此,博士毕业生们对高校教职也是趋之若鹜的。

所谓“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而是走到哪儿都有饭吃。无论社会怎么发展,高校聘用制度如何改革,在不在高校就职,我们都需要不断的进步成长,挖掘自己身上的潜力,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今后大有可为。明天怎么样我们需要去考虑,去关注,但不需要去焦虑,去迷茫,只有居安思危才能勇敢面对每个挑战。

正如《淮南子·说林训》里说的:“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汉书》里又说:“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诚斯言也!

来源:书圈搜狐号

话题:
No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