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捧宽松教育的普通人,20年后你的孩子将处于哪个阶层?
01
忙里偷闲刷一下手机,发现几位好友都在推荐视频《孩子,你不成功也没有关系》。
视频主要讲的是,现在的教育有问题、家长有问题,孩子们负担太重,全国1.5亿在校中小学生中报补习班的人数达1.38亿人,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有个2岁的孩子上五六个学习班,被逼得开始掉头发……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有嘉宾现身说法,在国内考27分到国外就逆袭成了学霸,找不到心目中满意的幼儿园就自己创办了一个幼儿园……他们眼中完美的教育,就是像美国纪录片《极有可能成功》中那样,或是像英国那样,像他们想象中那样……
节目的总结性结论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那就是用你的方式度过一生。
看完视频的时候,我真的是自惭形秽,看看人家家长,给孩子选择了完美的教育,让他们发现并发展自己的个性与无限潜能,然后,成功地按自己想象的方式过一生。再看看自己,前一秒钟还因为女儿写错一个字而大呼小叫,一天到晚地要她好好学习,这样将来才可能有更好的生活。
视频里还说,“挫折什么的可以等他以后漫长人生路去体验,作为母亲,我就是你的港湾,最完美的怀抱”。朋友圈里好些人被这段感动惨了,看得我也深受教育,去他的期末考试、一百分、重点中学,都不重要了,我要拥抱她,让她高兴,这就带她出去玩。
推开门的一刹那,三九天的冷风吹得我瞬间清醒过来,想起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题目记不大清了,大概是“每一个不在乎分数的家长背后都有一个学霸孩子”或者是“每一个不在乎分数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霸气的家长”,再看看我们母女二人,到底哪个能称得上“霸”呢?
一分钟前还热血沸腾的我,马上蔫了下来,“我们到楼下透透气,回来接着复习。”
02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有各路教育专家或者学者告诉家长,孩子不成功没关系,只要快乐就好,家长不要焦虑,要让孩子更自由、个性、自主的去成长,只有这样将来才会成功。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细想就会发现,这话真的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这样说吗?
“孩子,你不成功没关系”,这话首富先生说当然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对于他的儿子而言,他生下来就已经躺在了无数人奋斗一生都无法达到的成功上。
还有视频里那个自己开办幼儿园的母亲,当初她认为找不到一家她满意的幼儿园,于是按照自己认为好的标准创办了幼儿园。当然,她的幼儿园里课程都很有趣,比如有神怪课,有屎尿屁课,有大海课,有山谷课……找不到满意的幼儿园就自己办一所,这也不是一般家长能做得到吧。于是有网友留言诘问,不满意小学,还办小学不?不满意中学,办中学不?不满意大学,办大学不?不满意老板,自己办世界五百强不?
王朔在谈女儿的时候曾说“我希望她快快乐乐过完一生,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这词儿了。什么成功,不就挣点钱,被SB们知道吗?!”听着是不是特别过瘾。接下来,女儿念到中考的时候,他告诉女儿,你不要参加中考了,你要考过去你就是傻子,你要考不过去,你自信心会受到很大打击。他把女儿送去了美国。
现在王朔的女儿嫁给了著名画家的儿子,两人开了一间与艺术相关的工作室,被采访时声称“以自己喜欢的事来解决温饱”。“魔岩三杰”之一的张楚是他们的客户之一,找他们来制作新专辑。这种订单也不是谁都拿得到的吧。
03
作为普通人,没有强大背景与经济实力,孩子如果也从小放飞自我,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就知道。
三十年前,日本经济繁荣,经济条件开始变好的一些家长对“只认分数”的大学入学考试,以及由此带来的基础教育应试化和学业负担过重现象口诛笔伐,减轻学业负担、尊重孩子的个性、改革大学入学考试的呼声越来越高。
1976年文部省发布教科答复报告《关于改善小学、中学及高中的教育课程基准》,指出“精选教育内容,旨在实现学生过上宽裕而又充实的学校生活的目标”,从而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所谓“宽松教育”时代。
“宽松教育”下,原本周末要上课的紧绷教育环境一下子松弛下来,严格规定学生一周只上五天课,课程的内容大为削减,还要安排综合学习时间,通俗点说,就是让大家玩,希望学生能在自由中学习。
没有了学业压力,“怪物小孩”开始成为日本校园中热门的词语,嬉笑吵闹、把教室当成游乐场的情形司空见惯,老师被学生欺负或无视随处可见。社会上居然开始流行一种“笨蛋文化”,大家认为笨才是可爱,表现得笨笨的人才受欢迎,认真学习的人反而被大家孤立讨厌……
这些孩子在成年之后被称作“宽松世代”或是“平成废物”,大前研一曾经在《低智商社会》这本书中谈到的:“在日本,当下平成年代的年轻人只关心以自己为圆心半径三米内的事情,没有争取成功的欲望、学习能力低下也不知进取,遇到困难立马退缩,一需要思考就马上放弃,人云亦云,只追随别人的脚步。”
30年之后的2016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将在小中高学校依次实施的新“学习指导要领”,新要领大量增加了学校课程的课时和内容,被人们解读为“宽松教育”失败的宣言。
04
我们无法知道今天的教育对孩子的未来会产生怎样具体的影响,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只有到了那天,结果显现出来,才知道当初决定是否最佳。我们的一念之差,可能会让孩子付出一生的代价。
让孩子在自由快乐的环境下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接受自由、平等、尊重等等美好的价值,这当然很美好。但是,认真地讲,无论什么样的基础教育阶段,都离不开一对对立统一的命题:从教育者视角来说是“培养”和“选拔”,从学生视角来说是“成长”和“应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读《窗边的小豆豆》时,家长和孩子都很羡慕小豆豆的学校,孩子们可以按照兴趣自由学习,每天都在聊天,唱歌,爬山。但细读就会发现,当新的一天学习开始时,老师会在黑板上写下当天的所有的课以及每一节的所有问题点,孩子可以选择从自己喜欢的那个科目开始一天的学习,要是上午就把一天的课程学习完了,那么下午校长就会带着孩子们做很多有趣的事情。并不是想学就学,不想学就放弃。
纪录片《极有可能成功》里的学校,虽然没有铃声,没有学科,没有考试,但是学期末会有一个展览,同样是一种考核。
龙应台对儿子安德烈说的那句话用在这个时候再合适不过了,“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对于孩子来讲,除了个别天赋异禀,真的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知道将来想要怎样生活,一般也要在十几岁二十几岁,在那之前,一味放纵天性,没能坚实的基础,学得一技之长,那么他将来的兴趣和爱好如何发展?
可以告诉他“你考砸了,没关系。”“你失败了,没关系。”鼓励他不怕失败,继续向前,比“你不成功,没关系”这种语气的正能量得多。
可以告诉他,现在认真地去读书做题背诵来提升学习技能,将来才有更多的可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人生。
至于“不成功也没关系”这种的话,还是等他成功之后,有人慕名登门求取秘籍的时候,作为家长的你轻描淡写地说上一句“从小,我就告诉他,‘孩子,你可以不成功’”。那才是佳话,现在说,听起来像疯话。(来源:成长树)
本文由「
黔新网 」 原创或整理后发布,欢迎分享和转发。
原文地址:
https://www.qianxinnet.com/kejijiaoyu/24674.html 发布于
2020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