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没人本科就找工作?本科就业经济大变局到底该怎么看?

6月9日根据媒体报道,最近无意中翻看北大、清华的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数据:北大、清华,已经没有本科生毕业就找工作了。北京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19年北大本部本科毕业生共计2726人,本科签约就业率只有可怜的6.16%。加上灵活就业的比例,也不过23.88%,远低于国内升学和出国留学的比例。

隔壁的清华大学,这一数据更低。2019年清华大学总共2282名本科毕业生中,签三方就业的比例仅为5.4%,灵活就业比例为11.8%。加起来还不到20%。越好的高校,越有这样的现象:少数人选择本科就业,大部分选择继续深造。在本科就业比例的数据上,北大、清华严重“拖了后腿”。

为什么很多人看到北大清华这样越是好的高校,其实大家本科毕业找工作的概率就会越低,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首先,我们从整个教育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在早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初,刚刚恢复高考那段时间,正所谓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基本上大学生毕业之后都会去找工作,只有少部分的大学生去选择读研究生,这是因为本身大学文凭在当年的含金量是相当高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强,劳动报酬率高,既然有这么好的一个水平,自然也就没必要说进一步深造。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发现有两个明确的现象,一方面从企业的层面来说,随着中国企业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对于员工的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科生已经难以满足很多高新企业的要求,所以硕士生成了很多企业的一个入职门槛。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大学扩招的加速本科生的含金量实际上开始下降,有些用人单位会直接认为说本科毕业生的含金量水平其实已经不如当年的本科生,而现在的硕士毕业生可能才是当年本科生的含金量水平。

其次,我们从整个市场教育用工体系发展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各地,其实都有这样的一个趋势,这就是本科教育的普遍化,本科教育已经成为大部分经济较为发达国家的一个普遍公共教育水平,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必然会导致本科生由当年的稀缺人才变成了如今的普世型人才,由于稀缺性下降,所以越是进顶尖学校的大学毕业生越是明白,可能需要一个更好的学历水平才能够在整个市场上获得更强的竞争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顶尖高校的毕业生往往不着急找工作,而是想方设法的去出国深造或者说进一步读研。

第三,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可能需要进一步教育体系的优化,我们看到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实际上也都碰到一个问题,就是一方面招进来的学生似乎学历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另一方面学越高的学历水平不一定代表着他所学知识真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往往用人单位需要花大力气进一步培养这些应届毕业生,所以对于当前来说,中国一方面需要的是更加精尖的学术型人才,另一方面则需要的是真正能够适合市场使用的技能型人才。整体大学教育和劳动市场要有进一步的挂钩,而不是当前的脱钩。

来源:江瀚视野

话题:
No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