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好得快、通血管?输液的10个真相,一次说清
作者 | 京医通
审核专家 | 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长 林琳
编辑 | 吴施楠
“护士!快来!有空气输进去了!”
输液时,很多人都听到过这种响彻医院大厅的尖叫。
不少人认为输液时如果空气进入人体,可能会致死!所以看到输液管有气泡就格外焦急。
除此之外,输液时的『尖叫声』还有很多:
护士,快!我这手回血了!
护士,我这手鼓了个包!
护士,你看我这手青了!
这些问题究竟是因为什么?又有没有危险呢?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输液时常见的问题。
编辑
输液最常遇到的6个问题
1、输液时有『气泡』进入,有危险吗?
大气压一般情况下是小于『血压』的,所以空气其实很难真正进入人体。现在都是密闭式输液,非常安全。
即便有气泡借着液体压力进入静脉血管也无需惊慌。研究表明,只有短时间内注入100ml以上的空气,才可能威胁生命。
所以遇到小气泡,请护士处理就行,即便进去一点也无大碍。
2、输液有『回血』是怎么回事?
输液针扎进血管时出现回血是正常现象,恰恰说明扎的位置是正确的。
输液过程中出现回血,很可能是输液部位高过了『滴斗』导致压力不足。只要重新让输液部位低于『滴斗』,一般就会恢复。
当液体输完但没有及时拔针或换液,也可能出现回血,及时请护士处理即可。
3、点滴速度可以调快吗?
输液速度与病情、年龄、药物种类有关。一定不要自行随意调快。
脱水、休克等需要输得快些。而普通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一般40~60滴/分。而老年人最好不要超过40滴/分,以免给心脏造成负担。
还有些特殊药物需要更严格把控滴速浓度,随意调整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4、拔针后怎样防止出现淤青?
输完液拔针后,很多人按压止血的方法不对,导致淤青、渗血。
刺入皮肤的针眼,和刺入血管的针眼,位置上是不同的。如果只按皮肤的针眼,而没有压住血管上的针眼,就会增加出现淤青的可能。
推荐的方法是:
中指压在盖住针眼的小纱布处,食指按压靠近手腕的一端,无名指按压远离手腕的一端,3个手指平行加压,不要揉搓,大约3~5分钟即可。
5、输液时手『鼓起来了』是怎么回事?
输液时出现了鼓包,很可能是药液没有进入血管,外漏在皮下导致的。
此时需要及时关闭输液器上的开关,再请护士来处理。一般需要拔针后再重新扎针。
拔针后鼓起的地方一般不需要处理,会自己吸收掉,但记住不要按揉。
6、输液时胳膊疼痛是怎么回事?
有些药物对血管有一定刺激性,输液时会使靠近针头的血管出现疼痛。
最常见的刺激血管的输液药物是一些含有『钾』的溶液,此时可以请护士来调慢点滴速度,以及一定的热敷处理。
如果疼痛比较剧烈难以缓解,则要呼叫医生或护士来寻求其他解决办法。
输液最常见的4个误区
“一生病就输液”貌似已经在不少人心中根深蒂固。但其实很多情况是不需要输液的。
医学上真正需要输液的“门槛”很高,人们对于输液的一些固有观念大多是错误的。
误区1:输液治疗病好得快
静脉输液不一定让病人『好得快』,顶多是药物『起效快』。
虽然起效快,但不良反应发生得也快,据统计静脉输液发生过敏、休克等风险要高出口服药物数倍甚至十多倍。
所以医生不建议输液,就没必要主动要求输液。
误区2:输液比较安全
2018年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报告》中,静脉注射给药占60%。远高于口服给药的32.2%。
所以动不动就要求输液,其实并不是好事。一定要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误区3:输液能够疏通血管
所谓输液通血管,一般发生在『脑梗』急救时,使用『溶血栓药』的特殊情况。
这与老百姓常说的靠输液预防血管堵塞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输液并不会让血管更畅通,也不会降低心梗、脑梗的发生风险,甚至可能起到反作用。
误区4:输液可以补充营养
有人认为输液可以补充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增强免疫力。
而事实上,输液补充营养只适用于已经不能通过吃饭、口服的方式经胃肠吸收营养的严重患者。
对于一般患者,把输液当成摄取营养、增强免疫力的手段是不可取的。
所以,输液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万能』。我们一定要理性地看待输液这件事。最后再给大家总结一下『输液小贴士』:
1、听医生的话,没必要主动要求输液;
2、输液前吃点东西,最好不要空腹;
3、输液时不要随意调整输液速度;
4、输液出现任何异常或不适,及时呼叫护士。
本文由「
黔新网 」 原创或整理后发布,欢迎分享和转发。
原文地址:
https://www.qianxinnet.com/jiankangzixun/21058.html 发布于
2020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