馋!痛风患者真的一点螃蟹都不能吃吗?

文/ 蒋力(实习生) 编/ 袁月

眼前被五花大绑的螃蟹散发着勾人的鲜味,卸掉蟹腿,掰开蟹壳,富得流油的蟹黄或蟹膏,真让人想直呼一声:馋!别说咱“食蟹动物”了,就连普通美食爱好者,看到此情此景也很难不暗自脑补吧?为了能在这秋风蟹肥的季节能吃上一口,一些痛风患者也提出了近乎渴求般的疑问:真的一点螃蟹都不能吃吗?一只不行可以吃半只吗?为此,搜狐健康采访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胡环宇。

螃蟹为什么会引发痛风?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液中尿酸产生过多或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浓度持续增高,最终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软组织所致的代谢性疾病。可导致关节局部炎症,引发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严重者还可导致关节畸形致残,甚至威胁生命。简单说,嘌呤在人体内氧化成尿酸,尿酸不能正常排泄,就会引起痛风。超过50%的痛风患者都存在超重或者肥胖。

螃蟹属于中嘌呤食物(25mg-150mg/100g),嘌呤含量在82mg/100g左右,与我们常吃的猪肉、牛肉等食物在一个档次。那为什么还会有人说螃蟹会引发痛风呢?

胡环宇指出,食物的嘌呤含量表中标明的是针对肉的部分,也就是说,82mg/100g是螃蟹肉的嘌呤含量。但我们在吃螃蟹时,仍然会吃到部分螃蟹内脏,例如很多人爱吃的蟹黄就是母蟹的肝脏和卵巢的组合体,嘌呤含量远高于螃蟹肉,属于高嘌呤食物(≥150mg/100g)。

还有人认为,蟹肉中富含胆固醇,胆固醇中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促进炎性尿酸盐结晶的形成,引发痛风。但目前还尚无足够证据证实高尿酸血症与总胆固醇之间的明显相关性。

痛风患者可以吃螃蟹吗?

痛风患者除了服药加速血液中过多尿酸的排泄,抑制体内嘌呤产生外,合理饮食,努力降低外界嘌呤进入体内,也是治疗的一个方面。人体内,80%的嘌呤为内源性嘌呤,主要来自人体自身核酸的氧化分解,而20%的嘌呤属于外源性嘌呤,主要从食物中摄取,因此平日里低嘌呤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等清淡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很重要的。

痛风患者是不是与螃蟹彻底无缘?是不是一点螃蟹都不要吃?胡环宇建议,不论病情如何,痛风患者和高尿酸血症者都忌(少)食用。螃蟹虽然不是引发痛风的“元凶”,但也是导致突发疾病的“帮凶”。

处于痛风无症状期的患者,尿酸控制良好(低于360毫摩尔/升),关节没有任何不适,可以吃一点淡水蟹类。但是只能吃少量蟹肉,建议每餐不超过80克,蟹黄等内脏就不要吃了。除此之外,饮食搭配上也要注意不与其他高嘌呤食物同食,例如海鲜、羊腰子等。螃蟹+啤酒这样看起来十分美味的搭配,却是嘌呤在体内堆积的“黄金搭档”——螃蟹产生嘌呤,啤酒影响嘌呤正常排泄。

对抗痛风要持之以恒。美味面前,健康还是最重要。

来源:搜狐健康

话题:
No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