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献瑞,神犬呈祥——26万镇远人共欢新春佳节
金鸡献瑞,神犬呈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如期到来,镇远25.9万群众共同欢庆,喜笑颜开。早在节前,镇远县委、县政府就做了春节工作的安排部署。各部门、各乡镇齐抓共管,党员干部共同努力,把工作抓细抓实。城里乡下,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洋溢着新春的幸福气息。

新春时节,笔者走进镇远古城,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喜气洋洋。在大河关广场,锣鼓齐鸣,龙腾狮跃,游客驻足观看;在镇远剧场前,灯谜高悬,人头攒动,大家不分高下;在大菜园广场,山歌竞唱,悦耳动听,掌声不绝于耳……
新春里的镇远,处处呈现出喜庆祥和的节日景象。
文体新风进城乡
近日,镇远县2018年春节系列活动如期举行,既有文艺类的,也有体育类的。广大市民踊跃参与,不仅活跃了节日气氛,而且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彰显了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为广大游客增加了更多的看点。

“哇,镇远过年真热闹。这个‘抬花轿’舞蹈有趣味、有特点,找到了小时候过年那种幸福的感觉!”来自湖南的张欣怡在步行街上看到民俗表演,高兴得叫起来,拿着相机左拍右拍,满脸喜悦之情。
张欣怡告诉笔者,她一家人自驾车,专程到镇远过年。“因为距离不是太远,自驾游不算辛苦。再一个就是镇远古城的风景和人文特色早已耳闻,所以就决定在镇远过年,没想到会有那么多的惊喜,这比大城市里逛商场、排队游景点有意思多啦!”
像张欣怡这样的外地游客还有很多,他们有的通过朋友介绍,有的通过镇远网、镇远微信公众号查询到相关信息,就慕名而来。
在大河关码头,锣鼓铿锵,人们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只见金龙翻腾,雄狮飞跃,好不热闹。
“没想到镇远还有女子龙灯队,太有意思了!”来自广东的吴女士这样称赞,还用手机拍下精彩的画面。
“前些年我们就这样做了,女子玩的龙灯跟男子一样好。”家住顺城街的杨大伯这样介绍。

据悉,该县各种文体活动轮番上阵,让人大饱眼福,尽情尽兴。在镇远剧场门前举行猜灯谜活动,在铁溪举行第三届“迎春杯”山地自行车骑游赛,在县文德中学举行第七届“迎春杯”足球友谊赛……
广大的乡村也是如此,各种文体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
大年初三,笔者刚踏入大河村地界,就看到沿路两旁的彩旗飘扬,细看上面还印着农运会的宣传语。临近农运会现场,阵阵山歌声传来,并且远远就看到了人山车海的景象。首先到达了山歌比赛现场,参赛选手正神采奕奕地对着歌,观众也聚精会神地听着。歌声中传达出土家民族独有的韵味。

穿过人群,走向篮球赛场,众多的乡亲围观着,只听到阵阵喝彩声和欢呼声。“好球”、“加油”!这些声音回荡在山间,很是热闹。
这里正在举行该村第二届农运会,有篮球比赛、山歌对唱、拔河比赛、唢呐吹奏等项目,并邀请了羊场镇、大地乡等邻近乡镇的村民参加,一共组成了18支篮球队,21个山歌组,引来千余人来观看,热闹非凡。
据了解,青溪镇的鸡鸣村、都坪镇拱桥村范家湾寨、羊场镇的塘旗屯村等村寨都相继举办春节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摒除了一些村民的陋习。如今,镇远城乡崇尚文体的新风尚愈加浓厚。这是该县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促进了文化繁荣。
贫困群众新气象
“来来来,快把这个也挂上。这样才漂亮!”
“莫着急,我马上过来挂。”
近日,笔者一行走进都坪镇都坪村对河组,看到贫困户晏远明夫妻俩在自家焕然一新的房前忙个不停。他们刚冲洗好院坝,又开始悬挂红灯笼,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的母亲和孩子在一旁微笑地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家脱了贫,过上了幸福日子。”晏远明的妻子高兴地说。
“我爱人刚从上海打工回来。过新年,又要团圆又要热闹嘛。”晏远明微笑地说,“我家里的年货都备齐了。前两天,我还买了一台面包车,方便外出做水泥工。”
就在他家的院坝里,一辆乳白色的新面包车映着阳光在发亮。如今,通村通组公路四通八达,开车出行成了农村普遍的现象。
据了解,2017年,晏远明一方面在家务农,发展传统种养殖,并且得到扶贫项目扶持;另一方面,利用农闲时间在附近做泥水工,每天有100多元收入。而他的妻子,在外务工,平均每月有近3000元。一年下来,他家总收入达7万余元。
“2018年,我家的收入将会更多。”晏远明坚定地说。
在镇远,像晏远明一样的贫困户有很多,靠着党的好政策和自己勤劳的双手,正在迈向小康。
然而,对于那些极度贫困的家庭,该县更是倾注了更多的关注和扶持。除了发放慰问金之外,组织各部门和各乡镇开展送春联、送物资活动。
“感谢党和政府给我家送钱、送床、送棉被、送衣柜,还送春联,太感谢了!”家住都坪镇都坪村界牌组贫困户吴水菊老人感激地说。
她家有4个人,自己有67岁,年老多病,儿子患有残疾,两个孙女一个在读职校,一个在在上小学四年级,家庭经济十分拮据。她相信有了政府的扶持,日子将一天天好起来。
截至目前,该县向12个乡镇104个村924户极贫户发放棉被896床、垫絮795床、床单811床、冬衣1268套、棉衣1268件、饭桌422张、碗柜453个等物资,让广大的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游子返乡赞新颜
新春佳节,在外打拼的镇远游子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分享劳动收获的喜悦,也感受着家乡的新变化。
“现在回家方便多了,县县通高速,组组通硬化路,真的太方便了。”报京乡报友村高看组的村民邰光洪常年在外务工,前不久回到家乡,给他的第一感觉就是“翻天覆地”。

庭院美化、“三改”工程(改厨、改厕、改圈)、道路硬化……这些都是过去一年在高看寨发生的变化。
“村寨建设好了,可以发展乡村旅游。我想创业办一家农家乐,让游客吃在高看,玩在高看。”邰光洪自信地说。
在镇远县,不只广大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地改善,通讯建设也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实惠。
在金堡镇秀地村,因为光纤宽带的普及,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村民们开始享受到信息网络带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
2017年初,长期在外务工的该村村民熊祥军看准高速公路从村里经过的机会,在家门口办起了修车场。凭着自己过硬技术和热情的服务态度,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购买配件也成了家常便饭。
“以前都是到镇远县城去买,既耽搁时间又浪费钱。”熊祥军介绍说。现在村里通了宽带,修车场又有4G网络覆盖,看着年轻人都是在网上买东西,他也琢磨着从网上购买汽车配件。“在网上,可以选定配件型号,可以砍价,货到了不满意还可以退换,有网真的太方便了!”熊祥军乐呵呵地说。同时,大家还可以通过网络查看农特产品的市场信息,找到一些权威专家的讲学视频,学习种植和养殖技术,这样发展产业也就更有底气和信心了。
家乡的发展同样激发了广大游子返乡创业的热情。他们纷纷踏上归程,为家乡的建设增砖添瓦。
在浙江打拼多年并成功创业的镇远县大地乡大地方村村民陈天华,2016年下半年回到家乡。
“这些年,虽说在外打拼,但最关注的还是家乡的发展。大众创新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频频落地、精准扶贫政策推出、各项惠农政策和项目的落地生根等等这些党的好政策让家乡焕然一新,很适合创业发展。”陈天华坚定地说。
经过精心的谋划,陈天华依托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起了养殖产业,第一年就养殖了27头牛、30头猪,都已基本销售完了。
“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屠宰一头牛基本上一天就可以卖完。”陈天华介绍说。年关的时候,他每天都到集镇买牛肉和猪肉,一头牛能卖到1.2万元左右,一头猪也可以卖到3000多元,除去成本算下来也有一笔不小的收入。此外,养殖的蜜蜂去年产蜜200斤,按150元一斤的价格卖,产品供不应求。
“新的一年,我想多参加政府组织的农民工养殖技术培训班,学习技术、拓宽视野。”陈天华坚定地说。2018年,他期盼乘着新时代的春风,抢抓机遇,扩大养殖规模,积极带动周边群众参与发展,共同增收致富、走向小康生活。
新春新气象,更要新作为。在新的一年,该县将持之以恒巩固脱贫成果,大胆改革,开拓创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百姓增收、保持生态良好、维护社会平安,让镇远成为更多人向往的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理想之地,让镇远人民在好山、好水、好空气中享受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